爪哇白豆蔻

爪哇白豆蔻是姜科,豆蔻属年生草本植物,株高可达1.5米,茎基叶鞘红色。叶片披针形,无柄;叶舌二裂,圆形,叶鞘口无毛。穗状序圆柱形,花后逐渐延长;苞片卵状长圆形,麦秆色,宿存;小苞片管状,顶端三裂,花冠白色或稍带淡黄,裂片长圆形,唇瓣椭圆形,稍凹入,淡黄色,花丝基部被毛;花药椭圆形,子房被长柔毛。果扁球形,鲜时淡黄色;种子为不规则多面体,种沟明显。2-5月开花;6-8月结果。原产印度尼西亚。中国海南有引种。生长在排水及保肥性能良好的林下环境。

果实供药用,作芳健胃剂,味辛凉,有行气,暖胃,消食,镇呕,解酒毒等功效。种子的种沟明显,樟脑味较白豆蔻为浓。

爪哇白豆蔻

爪哇白豆蔻形态特征

多年生草本,株高1-1.5米,根茎延长,茎基叶鞘红色。叶片披针形,长25-50厘米,宽4-9厘米,顶端有长2.5-3厘米的尾尖,除具缘毛外,两面无毛,揉之有松节油味,无柄;叶舌二裂,圆形,长5-7毫米,初被疏长毛,后脱落而仅被疏缘毛;叶鞘口无毛。

穗状花序圆柱形,长约5厘米,宽约2.5厘米,花后逐渐延长;总花梗长达8厘米;苞片卵状长圆形,长2-2.5厘米,宽7-10毫米,麦秆色,具纵条纹及缘毛,宿存;小苞片管状,顶端三裂,被毛;花萼管与花冠管等长,长1-1.2厘米,被毛;花冠白色或稍带淡黄,裂片长圆形,长8毫米;唇瓣椭圆形,长15-18毫米,宽1-1.5毫米,稍凹入,淡黄色,中脉有带紫边的桔红色带,被毛,无侧生退化雄蕊;花丝基部被毛;花药椭圆形,长约2毫米;药隔附属体三裂,长约4毫米;蜜腺黄褐色,2枚,近圆柱形,长2毫米;子房被长柔毛。果扁球形,直径1-1.5厘米,干时具9条槽,被疏长毛,鲜时淡黄色;种子为不规则多面体,宽约4毫米;种沟明显。花期:2-5月;果期:6-8月。

爪哇白豆蔻

爪哇白豆蔻产地生境

原产印度尼西亚。中国海南有引种。生长在排水及保肥性能良好的林下环境。

爪哇白豆蔻繁殖方法

分株繁殖

选择粗壮、无病虫害的株丛,剪取根茎相连,具有2-3个节地上茎为一小丛种苗,在秋季的阴天或雨后定植。

种子繁殖

选择果大饱满并充分成熟的果实作种。除去果壳、假种皮,晾干。沙床待播。播种前不宜曝晒,以免降低发芽率。苗地选择靠近水源,排灌方便,疏松肥沃的砂壤土。按宽1米,长10米,高10-15厘米,沟宽40厘米起畦,按行距15厘米,沟深2-5厘米开种沟进行播种。

爪哇白豆蔻

爪哇白豆蔻主要价值

果实供药用,作芳香健胃剂,味辛凉,有行气,暖胃,消食,镇呕,解酒毒等功效。种子的种沟明显,樟脑味较白豆蔻为浓。

上一盆:广玉兰
下一盆:腋花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