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七叶树和云南七叶树为滇东南石灰岩山区特有。它生长快,笔直,可作为石灰岩山区的造林树种。它的树冠是圆形的伞状,有美丽的花朵和大叶子。是优良的行道树和园林树种。云南西畴的小桥沟被定为自然保护区,要列为保护对象,大力引种栽培。
七叶树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,最适合做园林树木和行道树。种子也是重要的药材。国家三级保护濒危物种。七叶树生长缓慢,自然再生能力差,多为栽培树。由于石灰岩山林被砍伐,栖息地日益恶化,果实成熟落地后容易被动物吃掉,难以更新,处于濒危境地。
形态特征:云南七叶树(原变种),落叶乔木,高达20米。树皮呈灰棕色,粗糙。小枝圆柱形,紫褐色,无毛,有许多明显的淡黄椭圆形皮孔。冬芽卵圆形或近球形,长1厘米,栗褐色,具树脂,鳞片钝尖,外面疏生微柔毛,6 ~ 8片重叠。
叶为掌状复叶,叶柄无毛,长8 ~ 17厘米;小叶5 ~ 7片,纸质,卵圆形至长圆形,疏生倒披针形,先端锐尖,基部钝圆至近宽楔形,边缘有钝尖向上弯曲的细锯齿,长12 ~ 18厘米,宽5 ~ 6厘米,薄7厘米。
上半部深绿色无毛,下半部浅绿色,干燥后黄绿色。嫩时沿叶脉有稀疏微柔毛,中肋上部突出,下部突出,侧脉17 ~ 24对。叶柄长3-7毫米,紫绿色,嫩时有稀疏的微柔毛和黑色腺体,老时无毛。
蒴果扁圆形,倒卵形,长4.5 ~ 5厘米,直径6 ~ 7.5厘米,顶端短尖,无刺,黄褐色,有黄色斑点,常3裂,壳薄,干燥后厚1.5 ~ 2毫米。通常只有一粒种子发育,近球形,直径6厘米,暗栗色,种脐白色,占种子的1/2以上。花期为4-5月,结果期为10月。
生长习性:分布区为南亚热带气候。年平均气温13 ~ 17℃,月平均气温6 ~ 10℃,年降水量1000 ~ 1200mm,相对湿度80%左右。土壤为棕色石灰土,pH值为4.6 ~ 5.5。云南七叶树阳性树种散生混杂在石灰岩山区半常绿阔叶林中。
幼苗和幼树大多出现在林隙中透光率高的地方。耐旱,即使在岩石缝隙中也能生长。但在砂质页岩山区很少见。山谷,密林,岩石和山脉。生于海拔900 ~ 1800米的石灰岩山地阔叶林。
种子繁殖:种子失水后失去活力。应在10月和11月果实成熟时采收,采收时播种,或储存在潮湿的沙层中以防霉烂,并在第二年早春播种在苗床上,行距为15×20厘米。当年苗的高度可达30-50厘米,第二年春天放叶前就种在苗圃里。
首先选择平地,然后施足基肥。所用的基肥可以是土混肥或鸡粪(土混肥每亩3000-5000斤,鸡粪每亩2-5立方米),撒匀后深耕。然后按照1.6 ~ 1.8米的宽度排垄,耙平播种。(边框宽度为1.3 ~ 1.5m)。因为七叶树苗耐阴,易被晒伤,所以最好沿垄种植一些其他树种的大苗,起到侧光遮阳的作用。
主要靠播种很难维持七叶树种子的活力。由于种子含水量高,如果去掉果皮,干燥存放,1月前就会失去发芽能力。所以9月初收获后应立即播种,覆土不能太深。播种后25 ~ 30天发芽,幼苗应适当遮荫。播种前,种子应进行简单处理。
方法是用多菌灵和辛硫磷的混合溶液浸泡种子。混合溶液的制备方法是将50%多菌灵按1: 500的比例加水,50%辛硫磷按1: 300 ~ 500的比例加水,然后两者混合制成消毒剂。浸泡时间3-5分钟,可杀灭病毒,防止地下害虫。
在半封闭状态下,在泥炭中存放半年后仍保持100%的生存力。采集的种子堆放在阴凉通风处,便于催熟上色,对其外果皮腐烂有一定作用。堆放厚度不得超过20cm,每天翻检一次,以免发霉。堆放3-4天后,磨掉种皮,分级,选出劣质种子。
播种时,每床挖4条播种沟,沟深5厘米。播种时一定要注意,种子的脐带要朝下,这样有利于种子的生根发芽。播种时株距以20厘米为宜。下一步是覆土,覆土深度为5厘米。覆土后,还要再浇一遍水。
当地面干燥到可以站立时,用10厘米厚的稻草覆盖,以保持温暖和湿润,这是种子生长和幼苗安全越冬所必需的。从秋末到第二年春天,种子会陆续生根发芽。覆盖草可以在2月中旬移除。这时要注意已经钻出地面的秧苗,不要把秧苗弄断。
由于七叶树的幼苗对土壤的压顶作用较弱,所以在去除草被后,要保持土壤湿润,以利于幼苗出土。一般管理下,当年苗高可达50 cm,第二年春天再种,以后每年种一次,培育5-6年用于绿化。移栽应在深秋落叶后,翌年春季发芽前进行。泥球一定要带,种植后树皮一定要用草绳擦干,防止烧裂。
种子储藏:一般采用室内沙藏方式。储砂分为混合储砂和分层储砂两种。有时分层砂仓会因为翻检而变成混砂仓。所以只介绍混砂储存的方法。首先要选择细沙,含水量控制在2%到4%,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85%到90%,沙的量要在种子的2倍左右。
在土地表面铺一层10厘米厚的细沙,然后撒上混合均匀的种子,待所有堆完之后再盖上一层4到6厘米厚的沙子。种子储存过程中,要定期检查,通风,保持室内温度适宜。如果沙子是干的,喷少量水保持湿润。七叶树种子经过沙藏后,有利于发芽,播种后出苗整齐,抗逆性强。